1、评价结论
通过对该用人单位生产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判定该用人单位为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的企业;同时结合生产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及职业健康监护情况,用人单位当前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可行,正常状态下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和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后续生产过程中,用人单位在采纳本现状评价报告所提出的建议措施情况下,能够符合国家和地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2、建议
根据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职业卫生相关标准的要求,在对建设项目的全面调查、检测、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该项目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建议:
2.1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应急救援设施
(1)在溶剂仓库和一车间设置喷淋洗眼装置;在溶剂仓库增设风向标;
(2)在一车间增设移动式吸风排毒设施,主要用以在升降台进行加料、清洗、包装作业,以及混合釜下料包装过程中进行吸风排毒作业;在混合釜的加料口作业区域设置移动式吸风排毒设施,在对混合釜加料以及混合搅拌时进行吸风排毒作业。
(3)在二车间乳胶漆作业的高速分散机应设置吸风除尘装置,加强车间内通风换气,在工人进行投粉料作业时减少粉尘的接触。
2.2职业健康监护
对二车间的水性涂料接触噪声工人进行职业健康补检。
进一步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职工的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接触史等资料。
2.3辅助用室
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的要求,车间卫生等级3级的应在厂区内设置集中浴室,淋浴器至少应按每9个人使用一个的标准进行设置。在车间洁净场所设置存衣柜,并与车间作业区隔离,用于员工更衣或休息。
2.4职业卫生管理
完善应急救援处理措施,建立紧急联络表,明确人员疏散方案、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受伤人员现场救护、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受伤人员现场救护、事故现场的保护和洗消措施、现场救治与医院救治(与就近的医院建立协议,确定联系人运送路线等)。定期对应急救援事故进行演练。
2.5持续改进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本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细化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的相关培训,确保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
用人单位应进一步加强对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培训和监督,提高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督促其按要求正确使用各种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重视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定期更换及维护工作,保证防护用品的有效性。
本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只针对目前生产状况,今后因工艺设备、工作场所或原辅材料发生改变的,应另作职业病危害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