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用人单位属于冷冻饮品及食用冰制造,行业代码为C1493。但由于企业存在氨、硫化氢高毒物品,且氨年使用量较大,经综合分析认为,该用人单位为“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重”的企业。结合生产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及职业健康监护情况,用人单位当前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存在一定的不足;后续生产过程中,用人单位按照本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所提出的建议措施进行整改后,能够符合国家和地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建议:1、投料锅配套设置的围挡底部可铺衬一圈橡胶垫,以减小其与投料平台碰撞而产生的噪声;投料锅配套电机应设置隔声罩。
2、巴杀间的均质机目前设置的隔声罩仅为单层不锈钢材质,内部未铺设吸声材料,用人单位应采用内衬吸声材料的隔声罩;巴杀间内的其他电机等噪声设备应尽可能设置隔声罩。
3、用人单位宜适当降低蛋卷车间风道内的风速,以减少流体噪声的影响,同时应减少工人的噪声作业时间。
4、主车间各生产线的配套电机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隔声罩,气动装置应在生产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气压,或安装消声器。
5、主车间消毒水配制间的隔膜泵应配套设置隔声罩。
6、制冷车间、水处理车间及盐水车间的墙体宜采用或铺设吸声效果较好的材质;空压机自带的防护罩应及时关闭;制冷车间控制区与上述噪声场所之间的出入门应及时关闭。
7、污水处理站风机房的墙体宜采用或铺设吸声效果较好的材质;鼓风机出风口和入风口宜设置消音器。
8、制冷车间设置有液氨储罐、制冷压缩机组,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一定浓度的氨,因此车间的顶部风机在正常情况下也应运行,以加强车间通风换气效果,风机换气次数可比事故通风时适当降低,在8~10次/h左右。
9、应当健立健全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加强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发放、使用、监督等管理工作。
10、应当按照识别、评价、选择的程序,结合劳动者作业方式和工作条件,并考虑其个人特点及劳动强度,选择防护功能和效果适用的个体防护用品。
11、制定职业健康监护相关管理制度。按要求组织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并承担检查费用。为劳动者个人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有关规定妥善保存。
12、用人单位应及时将液氨储罐上方的氨气探测器安装完毕。
13、建议用人单位定期针对氨泄漏中毒、化验室化学试剂中毒等职业病危害事故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演练记录存入职业卫生管理档案,针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14、用人单位应在制冷车间设置车间浴室、更衣室;浴室内淋浴器数量按6人一个设置;更衣室按同室分柜存放原则设置。
15、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等的相关要求规范设置职业卫生警示标识。
5、用人单位应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体系,指定职业卫生办事机构,配备至少1名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及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按规定执行,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